2008年4月7日 星期一
[評論]這樣的繁星計畫不行。
這種花叫做繁星花,但是這篇文章要檢討的是教育部的繁星計畫。
這篇文章其實去年春天就已經寫到一半,引發我完成這篇文章的動機是讀到聯合報民意論壇上面季瑋珠與劉仁沛教授寫的"貴族裝弱勢 繁星明星化"這篇文章。我非常同意兩位教授的看法,在此補充一下我的意見。
為了避免聯合新聞網的連結失效,我會在文章的末尾全文轉載上述季劉兩位的文章。
我認為繁星計畫的兩個目標,照顧弱勢作為包裹計畫的道德糖衣是虛,區域平衡作為一個口號還是虛,真正吸引家長和特定學校的是繁星在制度上頭出現的竅門,台中常春藤高中事件只是冰山的一角。
我很想知道,歷年繁星計畫裡,真正的低收入戶弱勢生到底有多少。我相信這個比例不高,因為雖然主辦的單位確實拿部分特例來做樣板廣為宣傳,但是卻沒有拿出數字來。
區域平衡還是虛招,因為每個學校五個十個名額,說要藉此作到區域平衡,杯水車薪。
從目前繁星計畫的做法裡頭,能夠博取到最大利益的是兩種人。一種是原本成績可以去念明星高中的學生,藉由念非明星高中或是私立學校,得到額外的入學優勢。第二種是有特殊影響力的家長,藉由對學校成績的影響力,得到額外的入學優勢。我認為第一種人,本來就有選擇入學學校的權利,也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不需要額外的鼓勵;第二種人,抱著利用制度的缺陷圖利的想法,不但不值得鼓勵,根本就是應該受到懲罰。
所以我的結論是,繁星計畫應該專注在照顧弱勢,區域平衡就不必了。
沒有辦法作到照顧弱勢的繁星計畫,不要也罷。
-------------------------------------------------------------
以下是一些關於繁星計畫的官方說明
關於繁星計畫,詳細的內容可以參考這個計畫的網頁:
下面的黑體字是教育部公佈的繁星計畫招生宗旨:
為實現「照顧弱勢、區域平衡」理念,「邁向頂尖大學聯盟」12所大學經教育部核定,以外加名額方式,辦理「96學年度試辦受理高中推薦入學招生」,以發掘全國各高中之英才,期使每一所高中具有潛力之優秀學生,皆有就讀優質大學之機會,進而培育未來之社會中堅。
這個計畫的全名是「國立台灣大學等11校96學年度試辦受理高中推薦入學招生」。有些人心中也許會有個疑問,既然已經有了大學推薦甄試,為什麼要另起爐灶呢?計畫網站的說明如下:
「甄選入學-學校推薦」實施多年之後,經檢討發現該項招生並無法充分實現「照顧弱勢、區域平衡」之理念,故「邁向頂尖大學聯盟」12所大學經教育部核定,以外加名額方式,辦理「96學年度試辦受理高中推薦入學招生」,主要目的為發掘全國各高中之英才,期使每一所高中具有潛力之優秀學生,皆有就讀優質大學之機會,進而培育未來之社會中堅。
--------------------------------------------------------------
以下是聯合報民意論壇上面季瑋珠與劉仁沛教授寫的"貴族裝弱勢 繁星明星化",全文轉載。
貴族裝弱勢 繁星明星化(民意論壇)
2008/04/07
【聯合報╱季瑋珠、劉仁沛/台大教授(台北市)】
繁星計畫開辦才兩年,就出了一堆狀況。除常春藤高中成績「微調」造假事件外,先前已有建中滿級分的學生攻占台大法律系;後又傳出各校負責人參與的檢討會議計畫入住昂貴別館,遊山玩水,好在因社會觀感不佳而臨時變更。這個立意甚佳,追求公平正義的計畫,怎麼會演變成今天這種局面?
繁星計畫原本的用意是平衡校際和城鄉差距,選取偏遠地區弱勢學校排名前百分之一的學生,讓他們有機會進入較好的大學,希望藉此減少明星高中的吸引力,使高中教育常態化、社區化。原來該計畫也確實對參加的高中有所限制,但因為有人反對而放寬,甚至說限制明星高中學生不得參加,是「違憲」(好大的帽子),因此就出現了建中滿級分學生藉此計畫進入台大法律系的結果。
建中滿級分的學生難道必須佔用繁星計畫的管道?推甄、申請,甚至指考,難道不能實現他的夢想?台大有沒有心存僥倖,因為不放心「繁星」,最好收一顆「明星」?當一位明星學生和一位繁星學生成績相同且不得增額錄取時,你要取哪一位?被他讓出機會得以藉推甄或申請進入台大法律系的其他明星學生,也許會心存感激;但被他擋掉無法以繁星計畫進入的弱勢學生,卻完全沒有任何機會得到補償。
常春藤高中的問題,更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自相矛盾的政策造成自相矛盾的對策所致。根據媒體報導,常春藤高中根本不是偏遠地區的弱勢學校,而是設在郊區的貴族私校。為了拚升學率,加上「集中成績好的學生加以鞭策,會逼出更好成績」的迷思,連明星高中都能力分班(建中、北一女有無資優班?請誠實告訴社會大眾),貴族私校當然有樣學樣。不巧又來了追求常態,與能力分班背道而馳的繁星計畫,「好」班學生成績明顯吃虧,校方的期望加上來自家長的壓力,「微調」就應運而生。常春藤「微」調得太多被揭穿,其他學校有沒有類似情況?請檢察官一併查明。
更值得憂心的是,即使在偏遠弱勢的學校裡,這些得以經由推甄、申請以及繁星計畫進入大學的學生,是真的有夠好的表現,還是因為他們家長的背景,一開始就得到老師、校方的青睞,根本不需要事到臨頭才調整分數?如此豈不使得真正的弱勢學生,受到更不公平的待遇?
目前整個社會都在看教育部、各大學要如何善了這個已經變質走樣的計畫?出了這麼多紕漏,實在應該立即停止辦理,全面檢討,其中可能違法的地方,更要從嚴調查;並且立即讓因不公正對待而失去機會的學生,而不是如教育部所言,因學校作弊而取消資格的學生重新申請。
至於要平衡城鄉差距,根本做法,是在教育的投資上,從更基礎國中小教育加以平衡,全面提升國民的素質與競爭力;到了高中進大學這一關再來補救,是無法得到真正的公平正義的。寄望將要上台的新政府,為此多多「煩心」吧!
【2008/04/05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