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24日 星期四

[攝影][短評]危險!國立台灣民主紀念館。

2007-05-22中正紀念堂 019危險

上一篇是中正紀念堂施工危險,現在換成國立台灣民主紀念館危險。

反正是同一回事囉,總不會前一天危險,換個名字就不危險。

那有東施隨便塗個SK-II就可以一夜之間變西施這種道理。

其實啊,不管換成什麼名字,這個大廟叫什麼名字,裡頭放什麼東西,通通不危險。

2007年5月19日 星期六

[攝影][評論]中正紀念堂施工危險?

dangerous under construction施工危險

和黃信介先生當年所說"只可以做,不可以說"的事情比起來,中正紀念堂改名這件事啊,可以說是一點兒也不危險。所以說,今天上午我看到在廣場前頭拉起來的蛇籠的時候,還真覺得啼笑皆非呢。

我個人覺得,蔣中正一生蓋棺論定,整體評價大概比毛澤東要好蠻多,尤其這兩個獨裁者晚年的表現差異非常大。但是若要說他到底值不值得這麼大一個紀念堂,我認為非常值得商榷。

只是這次民進黨政府如此便宜行事的處理中正紀念堂改名問題,實在是有點小家子氣。

小杜白雲兄當時對於陳水扁總統想拆中正紀念堂的新聞,寫了一篇我很欣賞的"幹嘛要拆中正紀念堂",提出的建議是我認同的大氣魄作法。其中有句話我覺得寫得很好:

"歷史不該盲目的美化;也不應該盲目的抹煞;我們應該要正視歷史,由事實中發展自我對歷史的看法。"




Cannot see看不見

這次趁著廣場牌樓整修,順便搭個架子把"中正紀念堂"擋起來。主其事者大概對於這樣的點子暗爽在心吧。處理這種有歷史意義的大事,只有這樣的程度,真是讓人見笑了。

這樣遮住就看不見了,很好很好。

怎麼樣,這叫做非禮勿視嗎XD

這還真是"便宜"行事了。作為中正紀念堂的直屬上級,教育部應該是脫不了關係吧。

看到這種作法,讓我想起國民黨曾經做過的一件事。

大約在民國六十年以前,如果從國外來的雜誌有關於中國的報導,不符合國民黨的規定的話,會遭到以下幾種待遇。第一,整本書禁止進口。第二,相關的那幾頁裁掉。第三,把有問題的字句塗掉。第四,在問題字句上頭另外蓋個章。這種作法,就好像小時候看007,當電影放到香豔刺激的段落的時候,場內就會聽到此起彼落的"眼睛閉起來"。

好一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我們堂堂中華民國教育部的杜正勝部長,還真是讓人XD啊。

2007年5月18日 星期五

[攝影][觀點]笑面虎

smiling face笑容

這是在台鐵彰化站拍到的。

原本是座位,打了個洞就變成笑臉。

笑臉的背後,空無一物。

沒有心的笑容,是多麼的可怕。

2007年5月15日 星期二

[攝影]愛護環境的駝背老公公。

volunteer cleaner愛護環境

這是在我們家附近的一位老公公,大概是里長的親戚吧。

那天是週末,巷子裡頭要辦無菸日的活動,老公公很早就出來在外頭刷馬路。

雖然背駝了,但是老先生掃起馬路來可是一點兒也不含混,後來他發現一塊難處理的口香糖,乾脆蹲下來用力刮。

如果大家都這樣愛護環境的話,台灣一定更乾淨。

2007年5月12日 星期六

[攝影]與眾不同。

Be different與眾不同

在龍山寺拿著一束花的這位信徒往右走,另外三位拿香的信眾往左走。時機稍縱即逝,所以只留下這張照片。

我的想法是,如果左邊還能夠多一點留白的話,也許會更好。不過就當時的情況來說,台北龍山寺正殿前面轉角這個位置很窄,要拍出理想的畫面有點難。

總之,我喜歡拍出跟別人不同的感覺。

2007年5月10日 星期四

[攝影][雜感]在黑白世界裡的色彩

2007-04-28植物園 174在黑白世界裡的色彩

這張在植物園拍的彩色花卉,背景剛好是黑色和白色。

我在替無名的網站取名字的時候,想了很多,最後用了"在黑白世界裡的色彩",是有好幾個原因的。

其中的一個,是因為我覺得這個世界除了黑和白以外,還有很多的色彩,當然也包括灰色。

太多的人喜歡用二分法看世界,非善即惡,非黑即白。對於一件事的看法,也簡化成支持和反對兩個極端。

所以我要說,在黑白世界裡頭,還有很多色彩,大家別忘了。

今天我會這樣寫,是有感而發。一件事盡量不要寫兩次,尤其這裡和無名的內容越是不同越好,所以說,如果想要知道我為什麼有這樣的感想,就請看這篇"台北植物園花草:在黑白世界裡的色彩。我的檢討。"

2007年5月8日 星期二

[攝影][雜感]雪梨疾駛的雙層火車

Moving移動

這張照片讓我想到時間,稍縱即逝。


人生就是這樣不斷的往前,身在其中的人,就像火車的乘客,若不是往外看,是感受不到速度的。

作為一個旁觀者,我們不但看到疾駛不停的列車,我們也看到一張張臉;如果仔細看,有些面孔是茫然的。


想想看,我們自己,或是身邊的人,又何嘗不是如此。現在在哪裡,要往何處去?

火車不等人,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



朋友的孩子裡頭,最大的已經六年級了。一個人的人生,可以有多少個十二年呢?

半大不小的小朋友在他們的網誌裏頭嘻嘻鬧鬧地填著好笑的問卷:
你/妳的初戀在何時?[世界末日]。
現在有沒有喜愛的人啊?[我大家都喜歡]
妳期不期待結婚呢?[......]

心裏頭想的,跟螢幕上打的,一不一樣呢?



火車開啊開啊,有人上車了,有人下車了,開到終點站,車廂清空,掉頭,重新來過。


讀著這些孩子半認真半玩笑的問卷,我不禁想問自己:當我下車的那一刻,會是怎樣的心情?

2007年5月6日 星期日

[攝影][評論][廣告]帶來新幸福。

bring you fortune帶來新幸福

這是信義房屋前陣子在電視上狂打的廣告:"信任,帶來新幸福"。春天是傳統賣屋的旺季,業者狂打廣告催業績很合理,但是比較奇特的是這個廣告的非典型性。

我和信義房屋沒有商業往來,我也無意替這家房仲業者廣告。我關心的,是這個廣告背後的想法。

這個廣告很大膽,採取了分手作為開場,但是為了強調幸福感和轉換視聽者的情緒,後半段的廣告完全是採取衛生棉廣告常用的色調和乾淨清爽的感覺。

電視廣告的字幕是這樣的:

-------------------------------------

不曾想過 會有這樣一天
當初以為一起找的房子 會永遠在一起
直到那天 我才明白 他並沒有這麼想
很快的 我有了另一個 真正屬於自己的地方
一個人生活 要學習的很多
學著堅強 學著讓自己不流淚
至少可以 一個人好好看日劇 煮自己喝的咖啡

以為再也不會相信任何人
卻發現 還是有些人值得信任

信義房屋 信任,帶來新幸福

-------------------------------------



廣告絕對不是廣告主沒事亂花錢的錢坑,凡是廣告必有其目標族群與目標。

舉車廣告做例子好了,因為車商知道決定買車的人多半是男人,所以你在廣告裡頭很少看見女人,或是腦滿腸肥的男人坐在駕駛座,坐在後座的一定是老婆漂亮女兒萌,因為賣車的人想要賣給你一個夢。

沒錯,就是一個夢。


回到房屋廣告,這個廣告特別的地方,是它針對單身女子。用前面的邏輯倒推,原來房仲公司現在看上輕熟女了。

為什麼呢?因為沒有結婚的女性比例上升了、女性結婚的年齡上升了、女性的購買力上升了、小套房供應量增加,單身女性買得起的產品增加了。所以,房仲業者要鼓動的是,女人們,買房子吧,別再租屋了,自己住自己的房子吧。


這廣告沒有幾個字,下面這些字就是關鍵字:真正屬於自己的地方、堅強、不流淚、日劇、咖啡、信任、幸福,當然還有房屋公司的名字。值得注意的是,"自己"出現了三次,"信任"出現了兩次。


廣告公司和廣告主不會拿錢開玩笑,會放這幾個字,是仔細想過的。這個廣告的賣點之一,就是自己。還有,這個廣告的目的是要妳掏錢出來,可以從頭到尾沒有看到那個"買"字。

再仔細想想,這個廣告裏頭,分手的情緒出口,竟然還是一個買。只是這次,從買狗買衣服買巧克力買Burberry包包一口氣跳到買房子,這可不只是三級跳啊。


我很有興趣、但是不知道答案的問題是:對於目標族群,這個廣告到底有沒有吸引力呢?女性同胞看了廣告以後,就會跟著一個剛和男朋友分手的年輕女生去買"自己的房子"嗎?


對於單身女子以外的族群,這個廣告對他們產生什麼感覺呢?


這個時候,如果主要競爭對手趁勢推出新的傳統全家幸福廣告,又會有什麼樣的效應呢?



------------------相關聯結------------------

信義房屋原始的廣告可以在官網下載或是觀賞


我還知道的一件事是,有位網友把廣告的字幕小小改了幾個字,改編版一夕爆紅。這也可以視之為宅男的復仇吧XD

信義房屋-真相篇

2007年5月4日 星期五

[攝影][評論]包挺擋不住

unstoppable包挺擋不住

這是真人大小的廣告。我不是道學先生,我也知道這樣的廣告和三點不露的檳榔西施是合法的。

但是我關心的是女體物化的問題。當小男生小女生在這樣的廣告旁邊長大,我們期待他們對女性的胸部抱著什麼樣的態度?

前兩天我在遠東愛買看到這種胸罩的電視廣告,同樣的女生,穿著同樣的胸罩和熱褲,和一個男士進行拳擊比賽,男生的視線集中在跳動的乳房和乳溝,然後就被女生重擊了。所以這個廣告的意思是,豐滿的胸部能夠讓男人流口水,忘記他們該做什麼吧。

這樣的廣告傳遞的訊息,讓我心寒。

難道一個女生的價值,只剩下胸部和臉蛋,也許,再加上身材?

2007年5月2日 星期三

[攝影]我等與眾生 皆共成佛道

皆共成佛道

昨天抽空去台北龍山寺,剛好遇上早課,大殿和迴廊滿滿都是信眾。

在大太陽下,佛經上的字更加突出了。

很欽佩大乘佛教為眾生的教義。


我等與眾生

雖然說不會被太陽直曬,但是還是很佩服這些大姊和阿姨阿嬤可以穿著海青這麼久。



我還拍了很多張,放在無名的網誌:
台北龍山寺:經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