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motorcycl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motorcycl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7月26日 星期二

[攝影][台北]摩托拖車酷阿姨。

寄件者 2010 Taipei II

在台北街頭,像這位阿姨這種使用摩托車的方法並不常見,在車後頭勾著一個兩輪的大推車,推車上頭還載滿了回收廢紙和瓶瓶罐罐。

阿姨穿著T恤短褲還套件圍裙,皮膚曬成古銅色,一看就是很老練的工作者。

2011年2月6日 星期日

[攝影][台北]恩的摩托車與漂亮女友。

寄件者 2011 Taipei

上週末在復興北路民權東路口看到這對摩托車上的情侶,女孩穿著大風衣短裙和短雪靴,是個身材很好的美女。

男生的車上在後車燈附近貼著一個恩字,牛仔褲配馬丁鞋,感覺很有個性呢。


仔細看看,前車輪裝了蠻酷的輪盤,不知道是碟煞還是裝飾品?



寄件者 2011 Taipei

長腿女孩與紅線。

穿著很流行的長腿女孩右手戴了一條很傳統的紅線,感覺上是那種會繫著小小的金飾的紅線。

2010年7月23日 星期五

[攝影][台北]夾心餅乾。

寄件者 2009Taipei

三人騎機車在台北還是偶爾會看到,不過這家人騎車的方式比較特殊的地方,是媽媽和姐姐的腳都很靠近路面,看起來感覺蠻危險的。


又,媽媽和姐姐的安全帽都是粉紅系列的,反而是最小的妹妹戴的鐵灰色安全帽很有陽剛之氣。

2010年7月2日 星期五

[攝影][台北][幽默]側目。

寄件者 2010Taipei

這張照片搭配的對話是:"欸,你們倆在光天化日之下這樣卿卿我我,也未免太不衛生了吧XD"

看懂了嗎^^

2010年4月18日 星期日

[攝影][台北]母女三人騎機車。

寄件者 2009Taipei

年輕媽媽負責騎車,小妹妹蹲坐在前面,姐姐坐在後面,三人有如夾心餅乾。

看來還在唸幼稚園的妹妹沒有戴安全帽,我覺得有點危險。

2010年3月25日 星期四

[攝影][台北]看,麵包。

寄件者 2010Taipei

這是在羅斯福路靠近和平東路口拍的,路邊停了一整排的機車,天色暗了,經過的時候剛好看到機車的後視鏡裡頭出現了路邊的麵包店,所以就拍了這兩張攝影習作。


白色橫條紋在遠方好像快刀切過的豆腐一樣,工整到有點不自然了。


中央點測光,所以鏡子裡頭黃澄澄地有著家的味道,整個背景灰撲撲地有點黑白底片的味道。


寄件者 2010Taipei

2010年3月17日 星期三

[攝影][台北]機車,紅十字。[雜談]機車管理。

寄件者 2010Taipei

在羅斯福路和平東路交叉口附近,看到這輛機車停在路旁,大燈上頭比巴掌小的兩條紅色膠帶形成了一個很顯眼的紅十字。

這輛機車看起來曾經接受過一些不是很專業的整修,從右邊的後視鏡架上的紅膠帶、還有大燈罩和車頭之間的接縫、可以看出一點端倪。



台灣的機車很多,2006年底的紀錄顯示總數有一千三百五十五萬七千輛,如果扣掉不能騎車的未成年人的話,大概每四個人就有三輛機車。

不能否認機車為使用者帶來很多便利,但是我想要說的是,就像這張照片裡的機車一樣,有相當多的機車並不是處於很健康的狀態。

表面的小傷擦撞還是小事,我比較在意的是維護不良的機車排放出的大量廢氣和噪音。

可惜的是,不知道是因為選票考量或是公務機關的怠惰,台灣政府在這些年來,對於機車的管理工作一直非常隨便,隨便到我每次走在路上、都會覺得至少有1/3以上的機車是不符合現有的廢氣和噪音排放規定的。讓這些車在路上跑,其實是對人民生活品質的嚴重慢性傷害。


我還想問另一個問題,那些機車定檢指定商家到底有沒有認真檢查啊?


曾經有人這樣說:


在香港,什麼事都可以做,法律不允許的除外;

在新加坡,什麼事都不可以做,法律允許的除外;

在中國,什麼事都不可以做,包括法律允許的;

在台灣,什麼事都可以做,包括法律不允許的。




這個笑話,實在不好笑。

2009年3月17日 星期二

[攝影][台北]小小機車載卡多。

寄件者 2009 Taipei

在公車上頭看見這位送貨的先生正在最佳化他的載貨配置。

看起來好像是東森購物臺的什麼東西,生意不錯喔。

這台小機車的載貨量還蠻驚人的XD

2009年1月21日 星期三

[攝影][台北]機車的招風耳。

寄件者 2009 Taipei

經過重慶南路的時候,看到一大排摩托車停在馬路邊,後視鏡排成一長串,有點像是一隻隻伸長的耳朵在傾聽這個城市的呼吸。

嚴格說,這張照片還有不少問題,例如背景有點雜亂,後視鏡之間的關連性還不夠清楚,也許視角應該要再低一點,景深也應該再淺一點。


很羨慕一眼就可以找出好構圖的攝影朋友,我還要好好加油。

2008年6月6日 星期五

[攝影][臺北]超超載。[雜論]多工作業與Plurk。

寄件者 2008 Taipei

前幾天經過重慶南路南海路口的時候,瞠目結舌地發現這位極度超載的摩托車大姐。

簡直是現代的聖誕老人,所有能夠承載物品的地方全都用上了,連車頭上面都能夠再加上一大包,太厲害了。後視鏡已經歪掉了,看來好像是備而不用,總之就是勇往直前。


這讓我想到二十年前,在電腦同時多開一兩個程式我們都戰戰兢兢,因為隨時都有可能當機;但是現在一台小筆電同時跑四五件事已經是家常便飯了。

自從MSN風行以後,我發現很多人的工作習慣開始往多工作業端移動,在工作的同時維持跟兩三個朋友線上聊天已經變成家常便飯,我有點懷疑這樣對於個別作業表現會有不良的影響,用google速查的結果看來的確有研究成果支持

這兩天試著用Plurk、的確是蠻好玩的,和twitter相較之下、很成功地讓使用者能夠在同一個話題下頭進行持續的多人討論,時序追蹤的設計也相當友善。但是這些設計也在Plurk環境內部造成了一個複雜的多工環境,我個人發現對於注意力的分散效應非常強大,更不要說還要同時做其他事了,也許這跟我一直刻意不常使用MSN有關吧^^~


新科技就好像機車一樣,端賴我們怎麼使用;若是沒有這位大姐的本事的話,還是不要超載比較好。

2008年5月22日 星期四

[攝影][台北]小小摩托一家人。

寄件者 2008 Taipei

標題說是小摩托車,其實這台在機車裡頭已經不算小了,但是上頭載了一家四口以後,還是有點擠。

這家人在路口遇到紅燈停下來、剛好碰到認識的人,後面的媽媽和兩個孩子都很熱情地和朋友打招呼聊天,我在燈號剛換、爸爸開始催油門,其他人轉頭道別的時候按下了快門。

我從小到大,坐過摩托車的次數用兩隻手數還數不滿。但是我可以想像,從小坐著爸爸媽媽的摩托車長大的人,對於這種雙輪交通工具的特殊感情。



摩托車在台灣是很常見的交通工具,但是在世界上很多地方並非如此。幾年前、在美國唸書時的學長來訪,我們在公館羅斯福路新生南路口剛好遇到下班的浩蕩摩托車陣,排氣管的噪音從遠方傳來聲勢頗驚人,他看著遠方的雙輪機動大軍,有點擔心、又有點不好意思的轉頭問我說,拼榖、那裏沒有什麼事吧?

這天外飛來一筆的問題害我愣了一下,想笑又不好意思笑。我猜他小時候看梅爾吉勃遜的衝鋒飛車隊系列看太多了XD

2008年5月13日 星期二

[攝影][臺北][雜論]超載。

寄件者 2008 Taipei

這是在中華路的巷子裡頭拍的,這位阿嬤很明顯超載了。

我很佩服她能夠這樣一路維持平衡。

雖然說很佩服,但是也看得膽顫心驚。為阿婆驚,也引以為戒。


這幾年來陸續看到一些能力很強的前輩,掌握了相當多的資源或是站在了關鍵的位置上。他們不論表現如何,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超載,嚴重的工作量以及資訊超載。他們並不是不清楚這個狀況,所以有的人是犧牲自己的健康來換取更多的時間,也有一些人在決策上頭因為精神和時間的不足、明顯沒有充分發揮應有的表現。

這就好像九段高手,在同時和10個8段高手下棋的時候,表現會打折一樣。

沈君山說得對,逐二兔者不得一兔。

我現在在網路上頭投注的時間也太多了,要切實控管。

2007年11月12日 星期一

[攝影][台北]摩托車大軍。

army of motorists摩托車大軍

我了解摩托車為很多朋友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但是我對於這種雙輪機動車輛所帶來的巨大噪音和汙染非常反感。如果大家仔細注意一下,很多機車引擎的噪音要比大多數小汽車還要厲害;而且機車排放廢氣的標準居然比汽車要鬆,要是說沒有機車廠商的介入運作我是不相信的。

我的看法是,我支持修訂機車噪音以及排放標準,並且全面嚴格執行,並且嚴懲不肖的定檢業者。同樣的,也應該對汽車以及大型車輛同步推動更高的標準。在此同時,捷運和其他公眾運輸系統的強化和提升,以及對低污染的替代性交通工具的補助和扶助更要同時進行。

台灣現在處在一個不上不下的位置,生活水準要掉到像菲律賓那種水準大概是不會了,但是要整體提升到西歐北歐的先進水準卻差了臨門一腳。這一步如果跨不下去,可能就在目前的狀況原地徘徊個十年二十年,那就糟糕了。

我一直覺得尋求個人利益與群體利益雙贏的局面是政府和政治人物應該要努力的目標。



這裡還有從前整理的機車騎士照片:

強者機車騎士:衝刺。小幫手。機動工作室。活動菜籃。方向。

機車騎士:帶來新幸福。環抱。車載車。等綠燈大軍。

機車族:老外機車情侶。三口。黑星。三桶瓦斯。口罩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