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好朋友的女兒升上了國三,所以我從去年開始關注國中基測以及高中分發制度。
中央研究院統計研究所的林妙香研究員,曾經在
國中基測量尺及等化程序缺失這篇文章中提到,目前的制度是基測考兩次、第二次基測自由參加,考兩次的學生、在申請學校的時候採計兩次中較高的分數;這個遊戲規則對於考第二次的學生是有利的,但是教育部卻採取不鼓勵的立場,林研究員對此非常不滿,我也很認同她的看法。
林妙香研究員從統計的角度來分析,尤其關注考不考二次基測對於中等程度學生的影響。研究呈現出有很多的學生可能因為不考第二次,在分發的時候就會被參加二次基測進步的同學追上,因而從原本可以唸的公立學校被擠到私立學校,他們光是在高中三年的學費上就會吃大虧。
相較於林妙香的學術論文,我這篇短文想從常識的角度來看目前兩次基測、兩次分發的制度,對於考生、尤其是中上程度考生的影響。
兩次基測的時間分別在五月底和七月初,考試的方式和考試範圍是相同的;高中入學分發也有兩次,第一次稱為申請/甄選入學、放榜時間是六月中,第二次稱為登記分發入學、放榜時間在八月中。目前高中第一次申請入學先招收40%-50%的學生,然後第二次登記分發再收剩下的50%-60%。
現在問題就出在這個兩階段招生的制度上頭。97學年度北一女和建中分別招收1042人和1208人,師大附中和中山女中則是969和971人;重點是第一階段的申請入學各校只開放不到一半的名額,建中是408人、北一女是505人。所以對於第一次基測排名北區女生600名的考生而言,如果這是古代一試定終身的聯考、那麼她已經考上北一女了,但是現在第一波申請大概無法成功(我用"大概"這個字眼,因為有例外,此處牽扯到申請入學的竅門問題,我會另外專文討論)。
這個女生通常有三種選擇。第一,直接申請師大附中或是中山女中,錄取以後就可以快樂放暑假啦。第二,放棄申請師大附中或是中山女中,不考第二次的基測,八月直接拿這個分數去登記分發,一樣快樂放暑假。第三,不申請,專心埋頭準備第二次的基測。
我會建議她好好讀一個月的書、參加第二次的基測。最主要的理由,不是技術面的考量,是心理層面的考量。
考完第一次基測,一大堆同學都去玩樂了,在這樣的氣氛下,還能夠忍得住,專心好好念一個多月的書,我相信這會是一個很珍貴的經驗。這一個多月對自我的要求和堅持,心智成熟度和專注力忍耐力的訓練,其實遠遠比能不能考上北一女重要百倍。
現在太多父母受到媒體的渲染,覺得小孩念書好辛苦;但是他們常常忘記了,這個社會對於不能吃苦的人,其實是非常嚴酷的。與其溺愛小孩讓他們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下長大,還不如把他們焠鍊成壓不扁的玫瑰。
再者,我認為這是一個重新複習國中教材的好機會。對於中上程度的考生來說,我相信他們都已經有了相當好的基礎,但是對於學習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和同年最強的前一百名還是有一段距離的。要能夠達到、或是更接近那種超強的水準,需要臨門一腳。只要有好好念書,一個月的時間一定可以讓自己進步。能不能呈現在分數上還是其次,分數只是能力的一種展現方式;我們不能拿聯考分數找工作,但是我們的基本能力可以,而這些能力,是越鍛鍊越強的。
為什麼要考二次基測?我認為光是上述這兩個理由就已經足夠。
不過為了完整闡述我的理由,我們接下來繼續從技術面的角度來看看考二次基測有什麼好處。
第一,雖然北區前五百名已經進北一女了,名義上好像她現在排名100,八月分發應該如探囊取物,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因為和她程度差不多的人,還有許多正在準備二次基測,如我前面所說,他們不是木頭人,一個月足以讓她們超越現有的水準。古人不是說,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嗎,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譬喻。
第二,兩次基測之間有一個量尺等化的過程,林妙香的研究指出,參加第二次基測的人有很高的機率會因為這個調整而得到好處。換言之,參加二次學測的同學未必考得比第一次好,但是經過轉換,她在二次學測的量尺分數,有可能會賺到。反之,沒有考的人就虧大了。
第三,整體而言,北一女還是比中山和附中好。在北一女妳可以接觸到大量和妳程度相當,甚至在某些領域遠勝於妳的同儕;就我自己在建中的經驗而言,這一點比老師或是學校的硬體還要重要。我相信有人會說,根據現在的二階段分發方式,附中和中山有很多原本可以念建中北一女的同學,應該和建北沒有什麼差異才對,但是事實不然。根據這篇
96年基北區公立高中升學狀況,台大應屆錄取率,建中北一女附中中山分別是47%,43%,23%,20%;至於台清交成政所佔比例,建中是73%(我相信北一女接近此數),附中52%,中山43%;這個落差比我想像的還要大。拿這個數字不是要說考上台大或是清交如何好,而是要指出經過高中三年,就大學學測和指考的表現而言,附中中山整體落後於建中北一女,我相信這是學校風氣的問題。
綜合上述的理由,不論是就心理層面或是技術層面而言,我認為中上程度的考生,都應該接受二次基測的洗禮;這樣一個自我焠鍊的過程,可以得到有形和無形的助益。從有形的角度看,考生有較高的機會可以進入更好的學校,也可以增加自己的學業與學習能力;從無形的角度看,這是一個自我成長的過程,由此得到的訓練,遠遠比考上什麼學校還要重要。
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心目中想要進入的學校,請不要放棄這件應該屬於妳的制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