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經濟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經濟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8年9月5日 星期五

[德國][柏林]好身材的金髮美女。[雜談]裙襬指數。

寄件者 2008 Berlin

在布蘭登堡大門附近看見這個漂亮長髮女生,大波浪的長捲髮有點維多利亞時代的味道呢。

髮型和頭髮的長度也是有流行的,最近幾年台灣流行短髮,燙大波浪的長髮不常見,我猜這和台灣炎熱潮溼的氣候也多少有點關係吧。



說到頭髮長短就讓我想到裙子的長短,前陣子外電報導日本的花王株式會社(就是那家推出很多種洗髮精的花王)研究發現,經濟狀況好的時候女人頭髮比較長,經濟惡化的時候頭髮就會變短。有一種解釋是說相對於其他的美容花費,剪頭髮比較便宜、變化也比較多、能夠讓心情變好。


說到女人的頭髮就會聯想到裙子。外電同時提到美國經濟學家George Taylor(1901-1972)的裙襬指數(hemline indicator),簡言之、裙子的長度和股市指數呈反比。綜觀美國二十世紀的裙子長度流行發現,女人的裙子越短、經濟越活絡、紐約股市的指數就越高。


不知道裙子長度相對於股市指數是領先指標還是落後指標?如果是前者的話,跑到大都市的街頭調查女生的裙擺長度、也許會是個好主意XD

2008年5月10日 星期六

[評論][推推王]科技始於人性,也終於人性。

寄件者 2007 Taipei

書籤網站是人的集合,所以必然成為人性展現的場域,由此呈現了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甚至於經濟學的各種原理以及現象。

這篇文章要討論的重點是chamil貼出的這篇FUNP紅利點數互助會籌設MEMO(一)。雖然chamil還沒有明確寫下這個機制的操作方式、但是從已提供的訊息推論,我認為這種機制一旦付諸實施並且達到一定的規模,將會對推推王造成很大的衝擊以及威脅。

我個人不認識chamil,但是我蠻喜歡、也曾經推過chamil網站的一些文章,所以這篇評論完全是對是不對人,若有不禮貌之處還請海涵。


在討論紅利互助會及其風險之前,我們先拿台灣部落客串聯事件來做比較。

網站經營以及投資者的最大利益是創造長期以及短期的利潤,這兩者均植基於穩定且增加的流量;正因為黑米先前受制於政治文以及政治狂熱份子造成使用者流失的前車之鑑,所以推推王(FUNP)站方面對選舉之後風起雲湧的台灣派部落客串聯活動採取了必要的措施,其中最明顯的作法有二,一是提供並宣導讀者免讀政治文的機制(這個做法其實早於台灣派事件),二是將推推王首頁改為三星文章置頂、避免少數的五星文章長期霸佔首頁、也增加各種類型文章浮出水面的動力。我個人認為這兩個處理方式都非常明快,提供了讀者篩選文章的機制,也增加了推推王優質文章的多樣性。

就我來看,台灣派部落客串連事件平和落幕;其中台灣派和反政治文派都寫出了幾篇很好的文章,如果有空的話我準備另外寫一篇文章來討論,不過這一篇要討論的重點是上述的FUNP紅利點數互助會。



還不能確定其實際操作機制,但是我推測這是一個以推文換推文或是以推文與點數互換的平台,其實現方式是將大量的目標文章推到五星以製造出更多的點數以供分享。如果不考慮推推王的利益以及我使用推推王的樂趣,我很佩服chamil的這個想法。

為什麼說這個制度有可能對推推王的經營造成傷害,也有可能影響使用者呢?

在這一點上,讓我們借用先前的台灣派部落客事件做個比較。

如果說台灣派事件是特定網路社群爭取發言權以及媒體曝光度的行動、推動的力量在於政治理念,那麼這次的紅利點數互助會就是爭取點數以及禮物的行動、推動的力量在於經濟利益。兩者的相似點在於會造成相關文章能見度被槓桿式的放大、有可能會造成書籤網站者的不滿以及流失,不同點在於前者集中於政治文、後者則可能是任何文章。正因為潛在的互助會文沒有鮮明的標記,所以我認為這個事件是對推推王經營團隊的更大挑戰。

這裡其實要順便一提,其實受到商業利益推動的推書籤行為、在推推王並不少見,偶爾就會出現設立一堆影子帳戶的狂推者,站方使用各種篩選機制處理這一類"獨行俠"行為也累積了相當多的經驗以及不錯的成果。但是若是像紅利點數互助會這樣的集體行為,我相信在處理上頭的難度就增加許多,其困難度還會受到配票機制的複雜程度所影響。


行文至此,我要對chamil坦蕩蕩的公開他的計畫的作法表示誠摯的敬意,因為這個行動是完全可以採取非公開方式進行的。


那麼,推推王站方有什麼辦法因應呢?

我能夠想到的方法有三。

第一,想辦法建立算則對交互推文的集團或是準集團進行偵測以及權重調整。我相信推推王原本就有這種算則,但是針對有特定複雜配票換票機制的集團,需要更複雜的算則。

第二,正本清源之道,既然這是受經濟利益推動的活動,那麼取消經濟誘因,不再增加贈品、送完為止,這樣就能夠根治或是遏止互助會類型以及獨行俠類型的狂推活動。但是我認為點數以及禮物仍然是現階段增加推推王使用者以及優質推文者的一個好機制,在讀者群以及推文者群夠大之前,取消禮物會動搖推推王的根本。(附帶說明,我個人也經由推文活動累積的點數從推推王先後換到兩件T-Shirt贈品。所以我反對取消贈品的意見不能說完全沒有自利的動機)。

第三,推推王需要吸引更多的推文者來稀釋互助會可能造成的衝擊。具體的作法可以包括增加中低點數贈品的多樣性,甚至於創造出其他非實體禮物(例如200點可以在推推王自創的網路遊戲玩5分鐘、或是讓推推王自製的算命占卜城市幫你算個命起個卦等等)來增加群眾基礎。


我還蠻喜歡用推推王的,我希望推推王能夠朝永續發展的方向邁進,所以提出以上的觀察以及建議。


又,chamil既然能夠想出這麼酷的點子、又願意公開宣布這個計畫,其實繼續發展下去,也有可能由chamil以及其他的互助會參與者主動想出不傷害推推王利益以及其他使用者閱讀滿意度的多贏方案。我想,這正是Web2.0吸引人的地方。




p.s.我在選擇合題的照片的時候,選了這張台灣加入聯合國的廣告,因為手牽手正是一種互助友善的表示。

2007年3月2日 星期五

[評論]菁英高中不應該為學區開小門

2006-02-09植物園 016建中與壽桃

這兩天讀到十二年國教的新聞,其中有些政策我相當欣賞,例如排富的私校學費補貼、就具有鼓勵經濟弱勢學生繼續就讀的精神;但是,這篇評論的重點放在我非常反對的"菁英高中兼收學區生"。

上面這張照片是我翻了整整一年的照片找出來的建中照片。就最近三十年的表現而論,建中身為全台第一明星高中的地位應該是無庸置疑的。既然要討論菁英高中的問題,就拿建中的紅樓來做這篇文章的置頂照片。如果仔細看的話,可以看到去年慶祝建中六十年的壽桃。

閒話少說,言歸正傳。

目前高中採取的大招生區制,把全台灣分成十五個分發區,學生在各自的招生區內申請或是分發。目前十二年國教傾向採用的作法,是把學區縮小,根據教育部次長吳財順所說,將會介於目前的十五區和四百七十一區(目前全國高中職的總數)之間;每個學區內部的學校除了招收學區內的學生之外,如果經教育部核准,也可以提出各校的發展特色跨學區招生。關於細節的部份,教育部的說法在這幾天已經變了非常多次,但是我可以確定教育部對於菁英高中(就是目前高升學率的幾家明星高中,據說有二十四所)招生的看法,是採取跨學區與學區內招生的雙軌制,這是我非常反對的作法。

首先,不論是不是菁英高中,我都反對用學區做為入學的標準或是標準之一。

我的看法是,既然十二年國教是義務教育延伸為十二年,那麼根據義務教育的精神,是不應該有學區的。

義務教育的精神是,只要你想讀書,國家就提供你學校念。這個精神如果推到極致,是不應該有學區的,你想要念什麼學校都可以。那麼,為什麼要有學區呢?說好聽一點,是國家想要減輕學生通學的時間與壓力,講實在一點,是因為有太多人想要念某些特定學校,明星學校塞不下(目前國中國小仍然有許多這樣的例子),國家擺不平,只好硬找出個理由。國中國小沒有聯考或是基測這種聯合考試,所以學籍所在地(理論上是住家所在地,也就是家離學校的距離)是能夠找出的標準裡頭最能夠被接受的了,因為說起來好聽,也容易被有權或是有錢的人接受。經濟學的基本法則嘛,物以稀為貴,明星國中國小的學區房價上漲,有錢的人就可以花錢買到就學權,有辦法的人就可以把小孩寄籍在朋友或是機關裡頭,今天的新聞說連總統府都有幽靈人口呢。舉個實例吧,我念國中的時候,有個朋友"住"在學校旁邊的里長家,跟他"住"在同一個屋簷下的同學一共有三十多個,可以裝得下半間教室了。這樣對不對呢?

國中小解決明星國中小供不應求的作法是學籍與學區,到目前為止解決高中入學的問題是靠考試成績或是其他的才藝表現。

如果仔細注意一下,其實目前的高中入學,同樣混用了學區的作法。例如說,你住在新竹,如果不來台北考試的話(相對的,因為考試是同一天,你也就放棄了在新竹就學的機會),不管你分數多高,你都和建中北一女無緣。

如果教育部維持菁英高中這個概念,那麼我的建議是全台菁英高中依照考試成績或是才藝表現開放申請分發。既然台大招收全台灣的學生,為什麼有許多國中畢業生沒有申請建中的權利?教育部憑什麼說,因為替小朋友著想,所以畫了一個圈圈,圈圈以外的學校連想都不必想?

既然學區的作法本來就不符合義務教育的精神,所以不論是不是菁英高中,我都不贊成用學區制。


再者,基於公平的原則,我反對菁英高中採取跨區與學區內招生雙軌制。

以目前的狀況來估計,如果建中這類的明星學校採雙軌制招生,那麼兩制招進來學生的最低分(不管是用學測分數或是加上各種才藝表現的加權,一定有總分)一定有差異,而且幾乎可以斷定是學區內的最低分比較低。這代表什麼意思呢,就是如果你的父母有錢(買學區內的房子)或是有朋友(寄籍在學區內),那麼你就有機會插隊進建中。換言之,我們可以把這種現象視為用金錢買分數,或是用權勢與人際網路換分數。請大家們心自問,這樣公平嗎?

其實,如果從短視的經濟利益角度來看,我個人是應該要支持雙軌制的,因為我家幾乎可以確定是在建中北一女學區。只要學區一確定,房價必漲,我如果有小孩的話必然佔到便宜,還可以借朋友寄籍,乍看之下,真是賺翻了。但是真的是如此嗎?

這樣說吧,從雙軌制佔到便宜的是有錢有勢的家庭,這些家庭是目前社會的既得利益者與優勢族群。菁英高中的學生證,可以說是將來高社經地位的入場券,如果這個原本促進社會階級流動性的管道被優勢族群用不正當的手法竊取(在這裡就是雙軌制),那麼對於弱勢族群是不公的,對於社會的階級流動性也是不利的。當有才能的人只是因為生錯家庭而失去將他的能力發揮到極限的機會時,不僅是他個人的不幸,更是國家社會的不幸。

我認為優勢族群不應該再因為社經地位而受到更進一步的保護,所以我反對菁英高中入學採取跨學區與學區內的雙軌制。


綜合以上的論述,我反對菁英高中雙軌入學制有兩個主要理由。第一,我認為基於義務教育的精神,所有的高中都不應該採取學區制,包括菁英高中在內。第二,我認為菁英高中採取跨學區與學區內申請入學的雙軌制,將會造成優勢族群(有錢買學區內房屋或是有人際網路提供寄籍者)在入學機會上的額外優勢,剝奪了弱勢族群的教育機會,不利於社會階級間的流動性,不符合公平正義的精神。


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和大家分享我個人的看法,更希望最終能夠影響教育部的決策,歡迎大家轉載引用。

bwPingu 敬上 2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