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教育部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教育部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8年4月7日 星期一

[評論]這樣的繁星計畫不行。

繁星花

這種花叫做繁星花,但是這篇文章要檢討的是教育部的繁星計畫。

這篇文章其實去年春天就已經寫到一半,引發我完成這篇文章的動機是讀到聯合報民意論壇上面季瑋珠與劉仁沛教授寫的"貴族裝弱勢 繁星明星化"這篇文章。我非常同意兩位教授的看法,在此補充一下我的意見。

為了避免聯合新聞網的連結失效,我會在文章的末尾全文轉載上述季劉兩位的文章。





我認為繁星計畫的兩個目標,照顧弱勢作為包裹計畫的道德糖衣是虛,區域平衡作為一個口號還是虛,真正吸引家長和特定學校的是繁星在制度上頭出現的竅門,台中常春藤高中事件只是冰山的一角。

我很想知道,歷年繁星計畫裡,真正的低收入戶弱勢生到底有多少。我相信這個比例不高,因為雖然主辦的單位確實拿部分特例來做樣板廣為宣傳,但是卻沒有拿出數字來。

區域平衡還是虛招,因為每個學校五個十個名額,說要藉此作到區域平衡,杯水車薪。

從目前繁星計畫的做法裡頭,能夠博取到最大利益的是兩種人。一種是原本成績可以去念明星高中的學生,藉由念非明星高中或是私立學校,得到額外的入學優勢。第二種是有特殊影響力的家長,藉由對學校成績的影響力,得到額外的入學優勢。我認為第一種人,本來就有選擇入學學校的權利,也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不需要額外的鼓勵;第二種人,抱著利用制度的缺陷圖利的想法,不但不值得鼓勵,根本就是應該受到懲罰。

所以我的結論是,繁星計畫應該專注在照顧弱勢,區域平衡就不必了。

沒有辦法作到照顧弱勢的繁星計畫,不要也罷。





-------------------------------------------------------------

以下是一些關於繁星計畫的官方說明





關於繁星計畫,詳細的內容可以參考這個計畫的網頁:



下面的黑體字是教育部公佈的繁星計畫招生宗旨:

為實現「照顧弱勢、區域平衡」理念,「邁向頂尖大學聯盟」12所大學經教育部核定,以外加名額方式,辦理「96學年度試辦受理高中推薦入學招生」,以發掘全國各高中之英才,期使每一所高中具有潛力之優秀學生,皆有就讀優質大學之機會,進而培育未來之社會中堅。

這個計畫的全名是「國立台灣大學等11校96學年度試辦受理高中推薦入學招生」。有些人心中也許會有個疑問,既然已經有了大學推薦甄試,為什麼要另起爐灶呢?計畫網站的說明如下:

「甄選入學-學校推薦」實施多年之後,經檢討發現該項招生並無法充分實現「照顧弱勢、區域平衡」之理念,故「邁向頂尖大學聯盟」12所大學經教育部核定,以外加名額方式,辦理「96學年度試辦受理高中推薦入學招生」,主要目的為發掘全國各高中之英才,期使每一所高中具有潛力之優秀學生,皆有就讀優質大學之機會,進而培育未來之社會中堅。




--------------------------------------------------------------

以下是聯合報民意論壇上面季瑋珠與劉仁沛教授寫的"貴族裝弱勢 繁星明星化",全文轉載。


貴族裝弱勢 繁星明星化(民意論壇)
2008/04/07
【聯合報╱季瑋珠、劉仁沛/台大教授(台北市)】


繁星計畫開辦才兩年,就出了一堆狀況。除常春藤高中成績「微調」造假事件外,先前已有建中滿級分的學生攻占台大法律系;後又傳出各校負責人參與的檢討會議計畫入住昂貴別館,遊山玩水,好在因社會觀感不佳而臨時變更。這個立意甚佳,追求公平正義的計畫,怎麼會演變成今天這種局面?


繁星計畫原本的用意是平衡校際和城鄉差距,選取偏遠地區弱勢學校排名前百分之一的學生,讓他們有機會進入較好的大學,希望藉此減少明星高中的吸引力,使高中教育常態化、社區化。原來該計畫也確實對參加的高中有所限制,但因為有人反對而放寬,甚至說限制明星高中學生不得參加,是「違憲」(好大的帽子),因此就出現了建中滿級分學生藉此計畫進入台大法律系的結果。


建中滿級分的學生難道必須佔用繁星計畫的管道?推甄、申請,甚至指考,難道不能實現他的夢想?台大有沒有心存僥倖,因為不放心「繁星」,最好收一顆「明星」?當一位明星學生和一位繁星學生成績相同且不得增額錄取時,你要取哪一位?被他讓出機會得以藉推甄或申請進入台大法律系的其他明星學生,也許會心存感激;但被他擋掉無法以繁星計畫進入的弱勢學生,卻完全沒有任何機會得到補償。


常春藤高中的問題,更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自相矛盾的政策造成自相矛盾的對策所致。根據媒體報導,常春藤高中根本不是偏遠地區的弱勢學校,而是設在郊區的貴族私校。為了拚升學率,加上「集中成績好的學生加以鞭策,會逼出更好成績」的迷思,連明星高中都能力分班(建中、北一女有無資優班?請誠實告訴社會大眾),貴族私校當然有樣學樣。不巧又來了追求常態,與能力分班背道而馳的繁星計畫,「好」班學生成績明顯吃虧,校方的期望加上來自家長的壓力,「微調」就應運而生。常春藤「微」調得太多被揭穿,其他學校有沒有類似情況?請檢察官一併查明。


更值得憂心的是,即使在偏遠弱勢的學校裡,這些得以經由推甄、申請以及繁星計畫進入大學的學生,是真的有夠好的表現,還是因為他們家長的背景,一開始就得到老師、校方的青睞,根本不需要事到臨頭才調整分數?如此豈不使得真正的弱勢學生,受到更不公平的待遇?


目前整個社會都在看教育部、各大學要如何善了這個已經變質走樣的計畫?出了這麼多紕漏,實在應該立即停止辦理,全面檢討,其中可能違法的地方,更要從嚴調查;並且立即讓因不公正對待而失去機會的學生,而不是如教育部所言,因學校作弊而取消資格的學生重新申請。


至於要平衡城鄉差距,根本做法,是在教育的投資上,從更基礎國中小教育加以平衡,全面提升國民的素質與競爭力;到了高中進大學這一關再來補救,是無法得到真正的公平正義的。寄望將要上台的新政府,為此多多「煩心」吧!


【2008/04/05 聯合報】

2008年3月17日 星期一

[攝影][台北][北一女]樂班可愛女生與迷彩。

寄件者 2007 北一女校慶

樂班的班服是海盜造型Let's Play,很可愛喔,正面的圖案可以在這一篇北一女創意T-Shirt班服大觀(III)。看到。

昨天在用哈部落的時候,很意外的發現有些朋友是從推推王來看這兒的,而且不但有10篇被貼到推推王、還一共拿了92次推薦,完全超乎我的想像。在這裡要特別謝謝這些喜歡我的照片/網誌的朋友們。

blogger這兒作為無名主站之外的第二個品牌,為了要有品牌區隔,所以不同於無名的照片集錦路線(通常一篇的照片數都在10張上下)、在設定上採取了單篇文章單張相片有時加上一些個人觀察雜感的作法,結果不但走出了自己的路,而且在推推王受歡迎的程度還更甚於無名的主站,這是特別讓我詫異的一點。




教育部宣佈要送7211台國民電腦和18個月的網路連線給低收入戶學童,並且教導學生和家長使用電腦。

我不知道這樣的作法的正負面影響要如何評估。

既然已經要進行了,我很期待教育部能夠慎重追蹤這些電腦的使用狀況和使用方式。


若是讓我進行決策的話,我會把這兩億的經費用在對低收入戶學童的課後輔導,甚至夜間開放電腦教室讓學生與家長使用,而不是把電腦放在老師看不到、也難以指導監督的地方。

我知道我上述的看法可以被貼上反動以及不信任的標籤,但是我認為我提出的作法是可行的,而且有可能比教育部的作法更好。

2008年3月16日 星期日

[攝影][台北][北一女]勤班的I am a duck, I am sexy.

寄件者 2007 北一女校慶

部落格的好處就是能夠從讀者那兒獲得各種資訊,包括這件班服的由來在內。

之所以能夠知道這件是勤班的班服,是從無名的這篇網誌的留言學到的。

好心的北一女小朋友告訴我

"二勤=惡禽 是壞鴨鴨
三勤=搧情 所以是sexy的鴨鴨
合起來就是I'm a Duck, I'm Sexy"

這若是不知道由來,還真是想破頭也想不出來的。

首先提出這個創意的發想者,真是酷!






莊國榮今天又出新聞了。這個教育部的主任祕書為什麼老是以口出惡言為榮呢?這種對於文字的使用,不但不是創意的表現,還是一種錯誤的示範。

難道教育部希望我們的學校裡頭幹字不絕於耳嗎?

包括莊國榮和陳唐山還有許多綠營的男性,都喜歡用不雅的語彙來突顯自己的曝光度,我非常厭惡這種行為。

莊國榮的"娘"還有"找媽媽"事件在立委選前對民進黨造成的傷害已經夠重了,總統大選前夕又來湊熱鬧,所為為何?

2008年1月29日 星期二

[攝影][台北][北一女]馬尾巴長睫毛美女的笑容。

寄件者 2007 北一女校慶

這位正在矯正牙齒的美女,應該是樂班的吧,笑得真開心,臉上應該是塗了某種彩繪吧。

小小白IS的散景蠻漂亮。



今天天氣變化真大,中午的時候出了大太陽,剛才經過窗戶一看又變成大陰天了。



週末忙著帶家裡的小朋友玩,士林的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還算可以,但是外包給大同世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就明顯不及格,尤其是固定展覽的基本科學那幾層樓實在非常的糟糕。

舉生物那個區來說,很多說明比課本還不清楚,解說的影片和Discory頻道或是國家地理雜誌有很大的距離,模型的製作也不夠精細,感覺上好像走進時光隧道回到三十年前在南海路的那個科學館。

如果這是純私人單位那就算了,可是科教館偏偏是個國立單位,真讓人難過。我個人認為主管的教育部對這個科教館的運作和品質需要認真檢討。

2007年5月24日 星期四

[攝影][短評]危險!國立台灣民主紀念館。

2007-05-22中正紀念堂 019危險

上一篇是中正紀念堂施工危險,現在換成國立台灣民主紀念館危險。

反正是同一回事囉,總不會前一天危險,換個名字就不危險。

那有東施隨便塗個SK-II就可以一夜之間變西施這種道理。

其實啊,不管換成什麼名字,這個大廟叫什麼名字,裡頭放什麼東西,通通不危險。

2007年3月2日 星期五

[評論]菁英高中不應該為學區開小門

2006-02-09植物園 016建中與壽桃

這兩天讀到十二年國教的新聞,其中有些政策我相當欣賞,例如排富的私校學費補貼、就具有鼓勵經濟弱勢學生繼續就讀的精神;但是,這篇評論的重點放在我非常反對的"菁英高中兼收學區生"。

上面這張照片是我翻了整整一年的照片找出來的建中照片。就最近三十年的表現而論,建中身為全台第一明星高中的地位應該是無庸置疑的。既然要討論菁英高中的問題,就拿建中的紅樓來做這篇文章的置頂照片。如果仔細看的話,可以看到去年慶祝建中六十年的壽桃。

閒話少說,言歸正傳。

目前高中採取的大招生區制,把全台灣分成十五個分發區,學生在各自的招生區內申請或是分發。目前十二年國教傾向採用的作法,是把學區縮小,根據教育部次長吳財順所說,將會介於目前的十五區和四百七十一區(目前全國高中職的總數)之間;每個學區內部的學校除了招收學區內的學生之外,如果經教育部核准,也可以提出各校的發展特色跨學區招生。關於細節的部份,教育部的說法在這幾天已經變了非常多次,但是我可以確定教育部對於菁英高中(就是目前高升學率的幾家明星高中,據說有二十四所)招生的看法,是採取跨學區與學區內招生的雙軌制,這是我非常反對的作法。

首先,不論是不是菁英高中,我都反對用學區做為入學的標準或是標準之一。

我的看法是,既然十二年國教是義務教育延伸為十二年,那麼根據義務教育的精神,是不應該有學區的。

義務教育的精神是,只要你想讀書,國家就提供你學校念。這個精神如果推到極致,是不應該有學區的,你想要念什麼學校都可以。那麼,為什麼要有學區呢?說好聽一點,是國家想要減輕學生通學的時間與壓力,講實在一點,是因為有太多人想要念某些特定學校,明星學校塞不下(目前國中國小仍然有許多這樣的例子),國家擺不平,只好硬找出個理由。國中國小沒有聯考或是基測這種聯合考試,所以學籍所在地(理論上是住家所在地,也就是家離學校的距離)是能夠找出的標準裡頭最能夠被接受的了,因為說起來好聽,也容易被有權或是有錢的人接受。經濟學的基本法則嘛,物以稀為貴,明星國中國小的學區房價上漲,有錢的人就可以花錢買到就學權,有辦法的人就可以把小孩寄籍在朋友或是機關裡頭,今天的新聞說連總統府都有幽靈人口呢。舉個實例吧,我念國中的時候,有個朋友"住"在學校旁邊的里長家,跟他"住"在同一個屋簷下的同學一共有三十多個,可以裝得下半間教室了。這樣對不對呢?

國中小解決明星國中小供不應求的作法是學籍與學區,到目前為止解決高中入學的問題是靠考試成績或是其他的才藝表現。

如果仔細注意一下,其實目前的高中入學,同樣混用了學區的作法。例如說,你住在新竹,如果不來台北考試的話(相對的,因為考試是同一天,你也就放棄了在新竹就學的機會),不管你分數多高,你都和建中北一女無緣。

如果教育部維持菁英高中這個概念,那麼我的建議是全台菁英高中依照考試成績或是才藝表現開放申請分發。既然台大招收全台灣的學生,為什麼有許多國中畢業生沒有申請建中的權利?教育部憑什麼說,因為替小朋友著想,所以畫了一個圈圈,圈圈以外的學校連想都不必想?

既然學區的作法本來就不符合義務教育的精神,所以不論是不是菁英高中,我都不贊成用學區制。


再者,基於公平的原則,我反對菁英高中採取跨區與學區內招生雙軌制。

以目前的狀況來估計,如果建中這類的明星學校採雙軌制招生,那麼兩制招進來學生的最低分(不管是用學測分數或是加上各種才藝表現的加權,一定有總分)一定有差異,而且幾乎可以斷定是學區內的最低分比較低。這代表什麼意思呢,就是如果你的父母有錢(買學區內的房子)或是有朋友(寄籍在學區內),那麼你就有機會插隊進建中。換言之,我們可以把這種現象視為用金錢買分數,或是用權勢與人際網路換分數。請大家們心自問,這樣公平嗎?

其實,如果從短視的經濟利益角度來看,我個人是應該要支持雙軌制的,因為我家幾乎可以確定是在建中北一女學區。只要學區一確定,房價必漲,我如果有小孩的話必然佔到便宜,還可以借朋友寄籍,乍看之下,真是賺翻了。但是真的是如此嗎?

這樣說吧,從雙軌制佔到便宜的是有錢有勢的家庭,這些家庭是目前社會的既得利益者與優勢族群。菁英高中的學生證,可以說是將來高社經地位的入場券,如果這個原本促進社會階級流動性的管道被優勢族群用不正當的手法竊取(在這裡就是雙軌制),那麼對於弱勢族群是不公的,對於社會的階級流動性也是不利的。當有才能的人只是因為生錯家庭而失去將他的能力發揮到極限的機會時,不僅是他個人的不幸,更是國家社會的不幸。

我認為優勢族群不應該再因為社經地位而受到更進一步的保護,所以我反對菁英高中入學採取跨學區與學區內的雙軌制。


綜合以上的論述,我反對菁英高中雙軌入學制有兩個主要理由。第一,我認為基於義務教育的精神,所有的高中都不應該採取學區制,包括菁英高中在內。第二,我認為菁英高中採取跨學區與學區內申請入學的雙軌制,將會造成優勢族群(有錢買學區內房屋或是有人際網路提供寄籍者)在入學機會上的額外優勢,剝奪了弱勢族群的教育機會,不利於社會階級間的流動性,不符合公平正義的精神。


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和大家分享我個人的看法,更希望最終能夠影響教育部的決策,歡迎大家轉載引用。

bwPingu 敬上 2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