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二二八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二二八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0年2月28日 星期日

[攝影][台北]流蘇,二二八。

寄件者 2009Taipei

今天是二二八事件六十三週年。

抬頭望著窗外湛藍的天空,週末的台北異常寧靜。


這篇逝者如斯夫是我去年寫的紀念文,今年實在不知道該寫什麼,謹獻上去年三月在台大校園拍到的一樹流蘇。



正因為歷史的醜陋,才讓我們體會到美麗的可貴。

2009年2月28日 星期六

[攝影][台北]逝者如斯夫。二二八事件六十二週年。

寄件者 2009 Taipei

今天是二二八事件六十二週年。

這是台北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裡的二二八和平紀念碑,完工於1995年2月28日,作者為王俊雄、鄭自財、陳振豐與張合清。

維基百科對於這個紀念碑的設計意涵,有詳細的說明

在原始的設計中,水聲象徵受難者亡魂叮嚀記取歷史教訓;對我來說,則是聯想到論語裡頭"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這句話。

水,就有如受難者家屬的淚,再怎麼流也流不乾。


幾年前寫過一個極短篇"淚水未曾抹消的記憶",故事的背景就是二二八受難者家屬。


歷史可以被原諒,但是不能被忘記。




天涯共此時。

2008年5月24日 星期六

[書評]祖國。[攝影][臺北]二二八紀念公園的手掌與水滴。

寄件者 2007 Taipei

這兩天抽空一口氣讀完Robert Harris的祖國(Fatherland)。

這是一本節奏明快,內容沉重的設想歷史小說。作者鮮活地描述了贏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統治歐洲、並且與美國陷入冷戰的德國在1964年的狀況,包括肉眼看得到的雄偉都市與龐大國家機器的運作、也讓我們從字裡行間窺伺了在這個體系下頭大大小小螺絲釘的心態。


歷史是由勝利者撰寫的。說得更精確一點,是由活人撰寫的。

在生命長河裡的逝者,只有被評論的義務、沒有自由發言的權利。

死人若要說話,只有靠文字。

正因為如此,所以我們看到焚書坑儒的秦始皇、歐威爾1984裏頭無所不在的老大哥,還有今天在許多不同的場景裏對媒體以及言論伸出的或明或暗的黑手,當然、也包括了在祖國裏頭呼之欲出的領袖。


今天讀到書的最後一頁,看到最後一句"請凝視我的臉;我的名字叫'有可能變成是那樣'",不禁濕了眼框;這種感覺,和前陣子看完Khaled Hosseini的追風箏的孩子(The Kite Runner)的時候是類似的。

不需要說教,一本好小說能夠輕輕地提醒我們一些事,一些靠著戰爭以及美麗的口號攫取權力的人們不想讓我們知道的事。





------------------------相關聯結------------------------

誠品網路書店對這本書的介紹。


Wikipedia的Fatherland條目,很值得參考。


Amazon對於Fatherland的頁面,可以看到有意思的讀者書評。


------------------------照片說明------------------------

這是台北二二八紀念公園裡頭二二八紀念碑的局部特寫。

手掌間的水滴、宛如無聲的淚。